为深入推进“新农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优化升级,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6月10日下午,我院在慎思楼2栋216会议室召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转型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汪开拓主持,来自校内外的多位专家、行业代表及学院全体食品系教师参加了会议。
汪开拓首先对来自兄弟院校、企业与监管部门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历程与当前面临的转型机遇。他指出,当前营养健康导向日益成为食品产业主流趋势,学院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集思广益,科学谋划,推动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提升。
随后,食品系主任王兆丹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现状与转型思路》专题汇报,从专业建设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发展、学生竞赛成果等多个方面,系统回顾了专业自2013年设立以来的发展成效,同时剖析了近年来面临的生源质量下滑、就业对口率下降、资源倾斜不足等问题,指出当前专业需从“检测导向”向“营养健康导向”的新农科转型,建议通过更新课程体系、优化师资结构、深化产教融合等多项举措,稳步推进“食品营养与健康”方向的专业升级。
参会专家听取汇报后,围绕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改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科技处处长聂青玉教授指出,食品营养与健康已成为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教育亦在积极布局,建议高校相关专业加强营养与加工模块的协同建设;万州区食药监局谭美龄科长结合监管一线实际,强调当前检测岗位受编制与技术升级影响较大,建议提升学生综合实操能力与适应性;企业代表重庆龙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波、江来好(重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宴群也均认为,食品企业更加重视质量、安全与成本控制,市场迫切需要具备研发能力、懂营养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软饮料、功能食品等领域。随后,传媒学院院长韩红宇教授进行总领式点评,从学科建设角度提出,专业调整应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校内资源条件,建议借鉴东部高校成熟经验,稳步推进新专业申报及管理机制建设。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教师代表赵峰、顾欣和张华也共同提出,应引进营养方向高层次师资,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课程体系的时代契合度与产业适配力。与会专家和学院教师一致认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需从传统“检测导向”迈向“营养健康导向”,实现面向未来、服务地方的高质量转型升级。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凝聚了专业发展的共识,明确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未来的改革方向。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统筹资源,深化改革,努力打造契合区域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
